日常项目深度报道:全至科技创新园改造
无水印下载 【非会员299M币即可免费下载哦】
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隐私政策

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蹄科技)制定了本隐私政策,以表明我们对网站用户隐私的承诺。 请阅读以下内容,以了解有关我们的隐私政策的更多信息,以及我们如何对我们的访问者和用户收集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处理。

一、本隐私政策的涵盖范围

1. 本隐私政策涵盖马蹄科技对在马蹄科技拥有和经营的网站收集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处理。

2. 本隐私政策不适用于马蹄科技公司不拥有或控制的行为,或马蹄科技不雇佣或管理的人员,其中有任何受合同约束的第三方内容贡献和马蹄科技网站链接的任何第三方网站。

二、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

1. 您可以访问马蹄科技的网站,而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但是,如果您想购买我们的产品,接收马蹄科技通讯或使用某些马蹄科技服务,马蹄科技就需要某些个人信息。

2. 如有需要,此信息可能包括您的个人联系信息或贵公司的联系信息。马蹄科技将使用此信息回复您的查询,为您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设置您的会员帐户,并与您联系有关新产品和服务。

3. 通过访问马蹄科技服务并自愿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个人信息,您同意本隐私政策的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

三、非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

1. 马蹄科技把从您的浏览器的非个人信息自动收到并记录到我们的服务器日志,其中是您的IP地址,Cookie信息和您请求的网页。马蹄科技会使用此信息自定义您看到的广告和内容,并满足您对某些产品和服务的请求。 然而,马蹄科技不会将此非个人数据连接到从您收集的个人信息。

2. 马蹄科技还允许在我们某些页面上展示广告的第三方公司在您的计算机上设置和访问其Cookie。 这些Cookie并未连接到您的个人信息。 第三方Cookie使用须遵守自己的隐私政策,而马蹄科技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信息共享与披露

1. 马蹄科技可能将您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代表马蹄科技的第三方,以提供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如其隐私政策与我们的一致或同意遵守我们关于个人信息的政策,我们将仅与第三方分享个人信息

2. 马蹄科技可能会在以下情况下泄露您的个人信息:

3. 我们明确您同意为指定目的分享信息;

4. 我们需要回应传票,法庭命令或其他法律程序;

5. 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网站用户的人身安全,或者保护马蹄科技的权利;

6. 我们发现您在我们网站上的行为违反了“马蹄科技用户协议”文档,或者是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任何使用指南。

五、用户ID跟踪

1. 马蹄科技会跟踪和分析网站访问和使用情况。 当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登录时,马蹄科技将使用唯一的用户ID。

2. 马蹄科技跟踪用户流量,国家/地区,语言,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用于访问马蹄科技的设备。 马蹄科技跟踪此信息以改善其客户的服务。

六、展示广告

1. 马蹄科技已实施展示广告, 也有可能第三方供应商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我们的广告。

2. 马蹄科技和第三方供应商一起使用第一方Cookie和第三方Cookie,根据您以前访问过的次数来将广告通知,优化和投放到我们的网站。

七、同意

如果您不同意本政策中概述的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信息,请不要为马蹄科技提供个人信息。如果您为马蹄科技提供了个人信息,并且不再同意本文所述的内容,请通过邮箱@马蹄科技通知马蹄科技。

八、安全

遗憾的是,互联网上的数据传输不能被认为是100%安全的。 但是,您的马蹄科技信息保护您的隐私和安全。 在我们网站的某些领域,马蹄科技使用行业标准SSL加密来保护数据传输。我们还通过访问控制程序,网络防火墙和物理安全措施,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此外,马蹄科技仅在必要时保留您的个人信息,以履行上述或法律要求的目的。

九、本隐私政策的变化

马蹄科技可随时修改本政策,恕不另行通知。 请定期查看此政策。 您在任何此类修改后继续使用马蹄科技网站表示您的接受。

十、问题或建议

如果您对本隐私政策或您个人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联系马蹄科技。

《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用户协议》

一、总则

1.1 马蹄科技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归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1.2 用户在注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本协议,并同意遵守本协议后方可成为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则用户与马蹄科技之间自动形成协议关系,用户应当受本协议的约束。用户在使用特殊的服务或产品时,应当同意接受相关协议后方能使用。

1.3 本协议则可由马蹄科技随时更新,用户应当及时关注并同意本站不承担通知义务。本站的通知、公告、声明或其它类似内容是本协议的一部分。

二、服务内容

2.1 马蹄科技的具体内容由本站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2.2 本站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或移动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为使用移动网而支付的手机费)均应由用户自行负担。

三、用户帐号

3.1 经本站注册系统完成注册程序并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即成为正式用户,可以获得本站规定用户所应享有的一切权限;未经认证仅享有本站规定的部分会员权限。马蹄科技有权对会员的权限设计进行变更。

3.2 用户只能按照注册要求使用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注册。用户有义务保证密码和帐号的安全,用户利用该密码和帐号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由用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用户发现帐号遭到未授权的使用或发生其他任何安全问题,应立即修改帐号密码并妥善保管,如有必要,请通知本站。因黑客行为或用户的保管疏忽导致帐号非法使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使用规则

4.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有关计算机互联网规定和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实施办法。

4.2 用户对其自行发表、上传或传送的内容负全部责任,所有用户不得在本站任何页面发布、转载、传送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否则本站有权自行处理并不通知用户:

(1)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4.3 用户承诺对其发表或者上传于本站的所有信息(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电影、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和电脑程序等)均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或者已经得到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授权;如用户违反本条规定造成本站被第三人索赔的,用户应全额补偿本站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赔偿费、诉讼代理费及为此支出的其它合理费用);

4.4 当第三方认为用户发表或者上传于本站的信息侵犯其权利,并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或者相关法律规定向本站发送权利通知书时,用户同意本站可以自行判断决定删除涉嫌侵权信息,除非用户提交书面证据材料排除侵权的可能性,本站将不会自动恢复上述删除的信息;

(1)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2)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3)不得利用本站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

(4)不得利用本站进行任何不利于本站的行为。

4.5 如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违反上述任何规定,本站有权要求用户改正或直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用户张贴的内容、暂停或终止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权利)以减轻用户不当行为而造成的影响。

五、隐私保护

5.1 本站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本站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1)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2)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4)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5.2 本站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本站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本站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5.3 在不透露单个用户隐私资料的前提下,本站有权对整个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上的利用。

六、版权声明

6.1 本站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归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享有或与作者共同享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6.2 本站特有的标识、版面设计、编排方式等版权均属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享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任意复制或转载。

6.3 使用本站的任何内容均应注明“来源于马蹄科技”及署上作者姓名,按法律规定需要支付稿酬的,应当通知本站及作者及支付稿酬,并独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6.4 本站享有所有作品用于其它用途的优先权,包括但不限于网站、电子杂志、平面出版等,但在使用前会通知作者,并按同行业的标准支付稿酬。

6.5 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6.6 恶意转载本站内容的,本站保留将其诉诸法律的权利。

七、责任声明

7.1 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本站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及一切后果将完全由用户本人承担,马蹄科技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7.2 本站无法保证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

7.3 本站不保证为方便用户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等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站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7.4 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本站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7.5 对于站向用户提供的下列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缺陷本身及其引发的任何损失,本站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本站向用户免费提供的各项网络服务;

(2)本站向用户赠送的任何产品或者服务。

7.6 本站有权于任何时间暂时或永久修改或终止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而无论其通知与否,本站对用户和任何第三人均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八、附则

8.1 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8.2 如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8.3 本协议解释权及修订权归深圳马蹄(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内容版权声明协议》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马蹄网(www.mati.hk)发表如下声明:

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或原作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一、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本站不保证文章等内容的有效性。

二、如因其他会员转载某会员的内容(文字与图片)涉及侵犯该会员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的,马蹄网(www.mati.hk)管理员有权要求该转载会员更正或直接删除该转载内容。但因转载产生的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均由转载人自行承担。必要时,马蹄网(www.mati.hk)系统记录将向相关有权部门提交该用户违反法律的电子信息证据。

三、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四、如任何第三方有合理理由认为马蹄网的某内容(文字或图片)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提供了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证据后,马蹄网(www.mati.hk)有权直接删除该内容(文字或图片)。

五、其他任何第三方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的行为须符合以下规范:

1.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性目的时,须注明作者及文章及图片的出处。 2.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内容(文字或图片)原作者的同意,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并注明作者姓名、授权范围及原作出处“马蹄网(www.mati.hk)”。未经作者同意而剽窃、引用马蹄网(www.mati.hk)的任何版权作品的,马蹄网(www.mati.hk)和原著作者将保留按相关法律程序追究侵权责任单位或个人的权利。 3.如需对引用的内容(文字或图片)进行修改,均应保持作者原意且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授权范围。

六、任何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不得进行如下活动:   

1. 损害本网或他人利益; 2. 任何违法行为; 3. 任何可能破坏公秩良俗的行为; 4. 擅自同意他人继续转载、引用本网站内容。

七、马蹄网任何会员所发布的前述内容(文字与图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应由作者自行承担,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八、马蹄网(www.mati.hk)对于任何会员发布的内容所导致的版权、署名权等一切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马蹄网(www.mati.hk)因会员发布的内容所引起的诉讼或其他纠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等),均由该会员全部承担。

九、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概不承担责任。

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内容上传协议》

马蹄网(https://www.mati.hk)依法禁止出版、传播或者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热门搜索
马蹄一键
新中式
酒店
餐厅
现代
办公
日常项目深度报道:全至科技创新园改造
无水印下载 非会员299M币即可免费下载哦

墨照建筑问答

Q&A with MOZHAO ARCHITECTS

 

(Please scroll down to see the English version)

 

 

_____________
项目背景与改造策略
Background and Strategy

“愉悦的步行体验让公共功能、自然和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1. 改造的初衷是什么?园区在沙井街道乃至城市中的定位是怎样的?园区的主要使用者是谁?其改造需要满足怎样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全至科技创新园位于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北部。借助地理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路网,沙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初蓬勃发展了低端制造产业。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沙井从乡村面貌逐渐变成遍地是工厂和农民房的城市空间。大量工厂的建设吞噬原有优美的湿地和农田。这些低端制造产业衍生的工业园区粗暴迅猛地在城市边缘无序扩张。无论是工业园区内部,还是园区的外部城市空间都形成单一和消极的场所。人性化的诉求让位于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最大化的资本逐利。厂房及宿舍也只是廉价的并且能快速建造的 “豆腐块”形式的建筑类型。除了物理环境变化之外,经济快速发展也影响着沙井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和观念。新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缺少对城市肌理脉络和传统文化生活的梳理与回应。此外,国家的产业升级政策宣告进入后工业时代,成本上升迫使低端产业外迁,老工业园区需通过升级改造来满足新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全至科技创新园则是在这时代背景下生成的典型工业园区。设计的改造范围是三栋总建筑面积为三万平米的厂房和三栋总建筑面积为一万平米的宿舍。通过功能升级,将原厂房生产车间改造成研发智造空间,而宿舍改造成公寓。改造的初衷是在保留未拆除建筑的前提条件下,改善提升原有建筑空间和环境品质,并创造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人性化场所。同时,设计希望通过绿色人文空间的重塑,营造与沙井当地相融合的建筑空间和社区氛围。改造后的全至科技创新园是一个开放的园区,除了面向园区内工作的人,园区也希望成为沙井乃至城市中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休闲生活场所。

改造后园区的车行流线设计是一大亮点,为什么采取了这样的设计策略?

改造前的园区和大多数工业园一样,人车混行,车道与人行界限模糊。对于这个用地面积不大的项目,常规的总图流线组织会采取单一园区出入口以及车行与停车空间围绕中心庭院展开布置。在设计之初的场地研究中发现,园区的布局不乏一些尺度舒适的空间:比如宿舍与厂房之间的通道、园区中心的大庭院和园区北侧一排的小叶榄仁树。另外,园区的西侧和南侧被茅洲河围绕,北侧是高架高速公路,园区因此成为一个末端角落的场地区域。于是我们大胆提出利用城市道路来实现单车道单向循环的车行流线。园区的入口设在场地东南角,而出口则在西北角。车行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设计。连接西北出口和东南入口的是两条次级城市支路。因为外部车行很少,并不影响车行循环的效率。这样的车行流线策略极大的释放了公共空间和步行空间:园区的东北角形成了一个城市广场作为园区主入口,人可以选择步行在宿舍与厂方之间的通道或者沿着北侧的一排小叶榄仁下的生活美学馆步行到园区中心的大庭院。整个步行过程是无车环境,而且与绿树、烘培店、茶饮店、美术馆、家具店、食堂、社区中心等公共功能发生联系,最后连接到每个建筑的电梯厅。愉悦的步行体验给予园区上班的人舒心的上班与下班过程,也让公共功能、自然和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公共功能位置的确定关系着园区公共空间系统如何串联,也成为往后的每个公共功能建筑的设计条件和场所条件。”

 

3. 全至科技创新园的改造中除了厂房升级为办公以及宿舍升级为公寓之外,引入了许多公共功能,包括生活美学馆、至美术馆、种植平台与体验馆、会馆和社区中心等等,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公共功能的选择和设计的经过,以及它们在园区中各自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个项目甲方给予我们很大的信任与自由度。甲方一开始的功能诉求只是希望增加一个美术馆来推动园区的文化艺术氛围,另外还有一个企业会所来满足企业的公司活动需求。并且对于这两个功能的面积及所在位置,都没有限定死。于是,我们有了充分的灵活度去畅想园区改造的整个公共空间及公共功能系统。我们在设计之初的调研中,除了分析之前提及的车行与人行关系之外,大部分的调研分析工作是通过对沙井历史文脉和城市空间的研究,以及后工业时代人文空间的探索,梳理出植入园区的一系列公共功能,以及这些公共功能的大概面积及内部功能组织。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共功能位置的确定关系着园区公共空间系统如何串联,也成为往后的每个公共功能建筑的设计条件和场所条件。

例如生活美学馆靠近园区主入口,一方面希望通过新建建筑限定出入口城市广场以及与二号楼之间创造出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另一方面,生活美学馆的茶饮店与公寓一层的烘培店共同为入口城市广场增添生活休闲气息。考虑到美术馆的面积需求和更多昭示面,美术馆位置选择在园区主入口旁的二号楼的一层与二层。中心的位置代表着美术馆是园区最重要的文化空间。至美术馆的设计是一次艺术空间类型的探索:规整的厂房空间里如何创造出具有艺术气质的导览空间叙事,美术馆局部如何以开放姿态让人在馆内能与外界的自然建立联系,生产研发的产业园内的美术馆如何让艺术文化走进园区工作生活。美术馆内的报告厅可作为各个公共功能的分享交流的场所,美术馆因此成为多元文化相聚集的场所。
种植平台与体验馆的选址则是基于改善园区中心的大庭院空间效果而做出的选择。大庭院的西侧在改造前是一个室外停车场。通过台阶的设置,种植平台成为大庭院空间的延续,从而形成不同标高的公共空间体系,而台阶也成为内庭院举办户外活动时的观众座椅。而种植平台及体验馆也是园区重要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场所。沙井传统的种植文化以新的方式成为社区营造的媒介。种植平台不仅是一个有活力的公共活动交流的场所,也是传承传统与记忆的场所。会馆的私密性需求使屋顶成为它的最佳场地。会所也因此是公共功能里最强调内向式的空间的场所。因此场所也成为与内心对话的空间。
至于社区中心,则是所有公共功能里最后完成的。这个项目起源是全至科技创新园需要建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我们向甲方提出以图书室为中心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概念,里面包含党群服务、休闲吧、企业展览、自习、桌球室和会客餐饮功能。它的位置处在园区3号楼的一层,西朝大庭院,比邻园区食堂。社区中心、大庭院和种植平台成为一条由东向西的公共空间轴线,并且这条轴线结合了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以及垂直高度的变化。社区中心不仅是园区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社交休闲的场所,也是全至园区所处的沙井街道的社区凝结剂。

公共空间与生态设计
Public Space and Ecological Design

 

“人的生活本质具有社群性。人性化的空间和社区营造是园区的核心价值。”

 

1. 对于一个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区而言,如何通过其功能来吸引更多的业主和使用者?它在未来的发展优势体现在哪?

人的生活本质具有社群性。公共功能不仅满足人的休闲娱乐功能,更重要的是连接了人与人。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在城市周边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园区内部的公共功能越显得必不可少。单一功能的办公场所只能催生机械化的工作状态,造成员工厌倦工作场所。因此,丰富的公共功能配套和复合化的园区环境能使园区具有活力,并能吸引更多园区外的人过来。园区的界限被打破,当园区融入城市而成为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园区因而能容纳多元和丰富的城市公共生活。未来的工业园除了往更高密度、更环保和更现代的方向发展外,人性化的空间和社区营造也将是园区的核心价值。

“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构建了景观节点的公共性。”

 

2. 在旧园区的结构和建筑形态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这次改造是如何创造丰富舒适的公共空间?

首先园区的室外步行及休憩空间是整个公共空间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它提供了多样的室外公共休闲生活场所,同时它也串联着若干个公共功能和办公及生产空间,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园区的核心室外公共空间有两处:园区入口广场以及大庭院和种植平台共同形成的中心庭院。园区入口广场的烘焙店和茶饮店的室外座椅营造了生活气息。烘琣店外种植了沙井本地的龙眼树。在采摘的季节,龙眼树下成为热闹的共享空间。茶饮店外,富有节奏变化的小喷泉也成为小孩子玩耍的天地。大庭院和种植平台是园区最大的室外公共空间,植物的丰富多样造就了中心庭院的多样空间类型,并且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也使得空间也随之变化。

此外,设计创造了不同空间类型和不同尺度的空间,以及附属多样的功能来联系着这两处核心的室外公共空间:多层建筑与单层建筑构建的商业休闲街,多层建筑与行道树构建的步行商业街,多层建筑底层的架空廊道所形成的步行穿越空间。同时,不同空间相交汇的场所形成重要的景观节点,这些节点通过附属功能的设定以及设计语言的突显来实现标志性的聚集场所。例如底层架空廊道的两个端头的交汇景观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是由独立品牌家具店、美术馆、园区食堂和轻餐饮共同围合而成的一个小广场。美术馆的展览开幕式的举办场所便在小广场上,也因为小广场处在步行路线的交汇节点,开幕式吸引了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另外一个节点是由树下座椅空间、涂鸦墙、园区食堂和公共洗手间共同围合而成的聚集空间。空间之所以使人聚集不仅由于树下座椅空间环境的舒适,也因为食堂和洗手间两功能的外面往往成为等待驻留的场所。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构建了这两处景观节点的公共性。
其次,设计通过一层局部外扩和新建一些小建筑,创造出一些特色空间。同时,这些一层局部外扩和小建筑也是改善近人尺度的手段之一,一层高的建筑形成尺度上的过渡来减弱厂房大尺度的压迫感。空间尺度影响着园区里行走体验。因此设计还通过其他手段来达到整个园区的宜人尺度感。一方面增加窗洞而使立面更开敞,另一方面立面上还通过增加的功能构件创造了中等尺度的过渡感,减弱了视觉上对完整体量的感知。最后,绿植也围绕人的体验而设计的,绿植的选择回应了空间氛围的营造和特点。季节的更替和花期的不同赋予场所多种景象和感知。生活美学馆的小庭院里搭配了四季桂和红枫。在四季桂开花的季节,花香弥散在步行街上。而人在初冬和初春时则观赏到白墙上点缀着红叶的景色。公寓外的步行街选择了黄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四季变化明显,春华、夏实、秋绿、冬枯,赋予季节以色彩。尤其在春天花季时,满树的黄花带来色彩的视觉盛宴。中心大庭院里,细叶芒草在初冬时摇身一变淡黄色的花海。起风时,芒草在风中犹如一层层浪。绿植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为公共空间增添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无心的错误成就了意外的收获。”

 

3. 种植平台和体验馆项目中,材料构造上有哪些特点?屋顶上的种植槽是否需要进行特别的维护?现在使用起来效果如何?除了这一平台外,园区内还有哪些能够展现绿色生态的特殊设计?此次项目对于沙井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种植平台的种植槽一开始我们设想用预制做法,在工厂生产好,然后运到现场固定。但由于我们整个平台都是用模数来设计,木地板与种植槽也是对缝处理。这样对吊装有格外高的精度要求,施工成本会很高。于是,设计改用传统的土方法,在现场用黑模板施工种植槽。樟子松木地板的支撑底座由间隔750mm×750mm的砖砌水泥墩构成,利用不同高度的水泥墩来消解下部水泥层找坡的高差。同时,种植槽底座的做法也是砌砖并同时预埋好疏通排水套管,60mm厚的槽壁则通过现场混凝土施工来实现,并且在中部增加一排钢筋以加强槽壁强度。设计图纸里种植槽的内壁需要刷一层聚氨酯的防水涂料,但施工过程中却漏掉了这道工序。所以原先我们设想裸露的混凝土质感的种植槽由于没有做好内壁防水,导致水夹杂着泥土渗漏出来。久而久之,种植槽外壁就形成洗涮不掉的深灰色水迹。不过,由于室外木地板我们采用的也是天然的樟子松,樟子松随着时间推移也慢慢老化而带有斑驳的灰色。而混凝土种植槽这种水迹与木地板的灰色斑驳痕迹相得映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颇有一种历史厚重感。这与种植平台作为传承传统与记忆的场所而需要的气质不谋而合。无心的错误成就了意外的收获。另外,樟子松的龙骨则选择比樟子松更防腐的菠萝格室外木,并且外表面涂抹一层沥青材料,起到与空气和水绝缘的效果。一百多个种植槽包罗万象,包含农作物、花卉、多肉植物、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种植平台犹如一个小型的植物博物馆,提供给人学习了解不同的植物和农作物。同时,错落有致的混凝土种植槽和平台局部隆起的斜坡共同构建了一个适合小孩子奔跑玩耍的游乐场空间。

除了种植平台外,园区还有几处考虑了绿色生态的设计。厂房室外楼梯的一侧立面架起了一片垂直绿化爬藤墙,创造绿色宜人的行走楼梯体验。此外,A栋公寓外走廊一侧的立面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垂直格子网和爬藤植物,为外走廊公共空间增添了绿意,让每一个租户回家和出门时都能亲近到自然。除了绿树成荫的地面空间和立面垂直绿化,屋顶空间也被利用成绿色生态的场所。全至会馆所在的厂房屋顶被打造成多元的景观体验空间:结合静水池的室外凉亭、被竹子围绕的睡莲池、开敞的木地板户外空间、花草植物琳琅满目的芳草园。改造后园区的绿色生态空间以及具有人文气息的种植平台成为园区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沙井周边的居民。园区旁边的茅洲河也整治成宜人的绿色河道空间。城市空间慢慢恢复更多的自然环境,更多的工业园、商业和住区也在这过程中重塑生态人文的场所。

设计过程与施工配合
Desig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on

 

“设计的过程实行从大到小的逐层设计和控制。在不断的推演过程中,慢慢清晰了思路和设计策略。”

 

1. 从建筑改造设计,到园区公共景观设计,再到室内设计,事务所几乎独立完成了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如何做到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和风格统一?

这个项目我们提供的是设计总包服务,包含建筑、结构、机电、室内、景观、幕墙、灯光和标识几个专业的全过程设计。在这项目之前我主创的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项目给予了我对一个项目整体性的把控能力。不同的是,全至科技创新园改造涉及好几个建筑的设计。在设计的开始阶段,我们分析了这个项目的难点主要是两点。一是建筑有厂房和宿舍以及一些加建的建筑,不同的建筑如何有各自的特色的同时又保持和谐统一。还有事务所投入此项目的人只有五六个,除了完成建筑专业的全过程,我们还必须完成室内和景观的方案,以及审核和协调室内和景观的施工图以及幕墙、灯光和标识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巨大的工作量考验着我们如何安排好工作内容的顺序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不过,项目集合在一个公司的优点在于沟通成本较低,减少了当不同公司有不同设计想法时的反复沟通和修改。

设计的过程实行从大到小的逐层设计和控制。我们从园区的整体公共系统出发,完成功能的设想和建筑位置和形态的初步的构思。然后同时开始每个单体建筑的方案设计,而且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融合室内和景观的想法。每个单体建筑都统一回应深圳的气候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材料和建构以质朴方向为主导,颜色控制在黑白灰大的色调范围内。于是在大的控制思路形成下,每个单体建筑方案虽然是同时开始,但可以有不同设计周期。较重要的或者设计条件较为复杂的建筑会需要更长的设计时间。在不断的推演过程中,慢慢清晰了思路和设计策略。

生活美学馆由于地处一个长条型的地块,并且地块四个界面不相同,场地条件具有挺大挑战性。因此项目做了好几轮的方向尝试后,最后采用了单元体的这样一个符合场地特征的建筑形式。生活美学馆也是整个改造项目里最后完成的单体建筑。另外,合作的顾问在早期就开始介入,建筑的方案设计过程文件都发送给顾问,保证顾问能及时和完整了解我们的思路,也便于及时构思一些草案反馈给我们。这些草案也帮助到我们对设计有更全面和整体的考虑,避免在后期深化实现不了前期方案阶段的构思。

“我们和甲方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设计和工艺的不足,有了充足时间去修正。”

 

2. 在实现本项目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收获分别是什么?最满意的部分是?最终落地程度与最初计划有哪些出入?

这个项目是我们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而且是一个设计总包,在整合设计资源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我们和工人之间对施工工艺和做法上的认知差异。甲方有整合施工资源的能力,角色类似一个施工总包。但这些施工队大部分是活跃在沙井和东莞的小型施工队。凭借过去的小型项目经验,他们有着自己一套成熟的施工办法,甚至有些施工队都不看构造做法的图纸就开始施工。而我们在大院的设计项目中获得的经验都是如何面对规范化的大型施工队伍。所以在一开始的施工配合,现场出现了工人看不懂图纸以及工人无法做到图纸要求的问题。我们也只能经常去工地慢慢讲解构造做法,早点发现施工错误及时纠正。在遇到一些无法达到图纸要求的情况,我们也会与工人商量合理做法然后修改施工图纸。

另外,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工人的当地做法:简易、实用和省钱。这是我们在这个项目过程最大的收获。这些不同工种的施工队都是甲方在以前的合作项目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高大上项目施工经验,但在过去一二十年的项目里兢兢业业实战总结出很多非常有效的施工经验。例如公寓立面的格栅百叶的构造节点,施工工人采用了螺纹套筒使得钢结构脱离用来固定格栅的铝片。这种构造做法主要是避免铝片与钢结构紧挨一起时,下雨后的雨水积存在两者之间的缝隙,造成钢结构的腐蚀。最满意的部分是这个项目实现了低技节能通风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是遮阳、架空、垂直绿化和种树等适应深圳气候的简单有效的设计措施。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人走在园区里依然能舒适宜人。我们希望人能更多在户外享受亲近自然的机会。最终的落地程度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计划。一方面甲方、施工队和顾问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另一方面,项目虽然不大,但是分了三期建设,耗时三年。这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和甲方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设计和工艺的不足,有了充足时间去修正。例如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公寓A采用了的是公寓B的单间户型的拉长版。为了能安顿好原先住在宿舍的人可以留下来,公寓先施工了B栋改造,然后B栋验收使用后,A栋才开始进行改造施工。在A栋施工开始前,甲方得到了关于公寓A应该利用建筑外走廊和户内进深比较大的条件而采用一房一厅的户型的建议。这些意见反馈给了我们重新审视场地和建筑的机会。于是我们推翻了原有户型设计,并且重新规划布置了整个二层的公共共享功能。公寓A的施工图也因此重新画了一套。修改设计后,连接了每一户客厅的外走廊也成为具有生活气息和邻里关系的公共空间。这也真正符合我们对社区和共享的期望。

“在中国做项目,甲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项目取得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你觉得这里面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经历了几个不同类型项目后,尤其是在这个项目,我认为在中国做项目,甲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甲方在这个项目里起到的关键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甲方信任我们的专业能力,从不以他个人喜好或者审美倾向去干预我们的专业设计。甲方需要的只是大方向的定位决策以及必要功能的需求。于是我们能用完整的策划构想和设计思路来实现甲方的诉求。我们的角色外延至前期的功能策划和后期的运营。每个公共功能的运营者选择到后期的运营方式,我们都一直与甲方参与讨论。我们与甲方、运营者共同去寻找最理想的运营方式。在寻找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甲方和运营者去理解设计的初衷和意义,而且我们也通过沟通讨论及时修正设计来契合运营方的功能需求和实际情况。这为实现设计所构想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甲方对项目足够重视,并且拥有非常好的施工管理团队。工地要实现零施工问题是不可能的。减少施工错误,管控施工质量和督促施工整改全依赖施工管理和甲方在乎程度。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为了更好实施效果的样本打样和施工变更也需要甲方的重视和支持才可以实现。

第三,甲方有着坚定的气魄和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例如为了实现公寓A栋的整个二楼都是公共功能区,公寓A因此损失了二十户左右的一房一厅户型。朝南方向的一侧设计成底层架空,一方面使旁边户外的篮球场有了空气对流,另一方面提供架空的灰空间给人运动休闲的空间。甲方理解这些建筑设计策略创造了舒适和人性化空间,因此也不在乎二十户的租金损失。

最后,甲方的决策机制简单并且甲方能与我们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个项目所有的决策都是由一个人拍板,避免了冗长的沟通时间和多意见融合下的平庸结果。此外,我能直接与决策人的沟通对话减少了传达过程中的意思偏差,也避免了许多试探性而又无用的工作。

工业园区改造的特点与未来
Feature of Industrial Park Renovation and its Future

 

“人文精神和社区营造是后工业时代产业园的核心价值。”

 

1. 改造后的全至科技创新园,其使用和运营状况如何?获得了怎样的反馈?对于周围的居民和社区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改造后运营至今已有两年。改造后的舒适自然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人文社区的营造都得到租户和工作在园区里的人的正面积极的反馈。最直观的反映是入驻的企业招人容易了,也能招到高端人才。而回访公寓与运营管理者交流时,他们反馈有些租户愿意在假期时邀请家乡的亲属过来度假,让亲属能看到他们体面的居住生活并且能享受公寓完善的配套生活设施。周边社区的居民也在晚饭后和周六日过来园区休闲和玩耍。项目在一些大众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后,也吸引了年轻人过来打卡。而一些沙井东莞地区的淘宝服装店主,会选择在园区的至美术馆、生活美学馆和社区中心去拍摄他们的平面外景照。

2. 全至科技创新园与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活社区从本质上相比有何异同?它能为居民们带来哪些普通社区所不能提供的东西?小型公寓搭配共享公共空间这样的居住形式这几年来越来越流行,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集中居住形式?

住宅项目的配套设施占比一般不高。原因是住宅项目的开发都是售卖的方式,而不是租赁方式。售卖是一种短线策略,租赁是一种长线策略。拥有完善的配套和具有人文社区环境是属于长线战略。配套设施占用容积率,而且商业指标的地价也相对比住宅指标要高。所以住宅项目里配套面积都只是满足基本需求,并且开发商往往会配以面积不大的住区会所或者活动中心,剩下的都是商业来满足生活配套需求。另外,商业的产权一般属于开发商或者开放商把商业铺位销售给个人。那么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个人都是以追逐租金最大化为前提。他们都不会以整个住宅社区的利益为出发点。全至科技创新园是一个业主自持项目,盈利模式靠租赁,属于长线策略。园区的总建筑面积是十六万平米,考虑到基地在城市边缘,我们策划设计了五千平米的配套设施,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三左右。业主和我们都清晰的认知到园区的位置及周边非常差的商业街区环境致使园区的配套服务的人群以园区工作的人为主,非工作时间能增加沙井或者深圳其他地区的人。而让我们感触的是业主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优美自然环境的园区,对配套商业租金的经济效益并不看重。也正因为此,设计上才能实现许多公共服务空间的设想。

一千六百平米的园区社区中心占据最好的地理和景观位置,人不需要任何消费便可在里面休闲娱乐或者学习交流度过一整天。生活美学馆和种植体验馆这两个特色建筑的功能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共交流和展示空间,而不是更具租赁价值的餐饮空间。这些注重人文和社区营造的场所在现在普通的社区里是很少的,因为这些功能的可承担的租金非常低。而住宅区的绿化往往都是以视觉化为导向的并且易于打理和养植的。农作物种植的功能虽然更符合人的生活休闲需求和更有体验感及社区感,但由于管理和养殖成本的问题也很少在普通社区里出现。小型公寓搭配共享公共空间这样的居住形式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以及这些住区的社区感、品质和人性化服务会越来越好。中国的高昂房价、家庭平均人口数的减少、保障房政策的落后和居住观念和要求的变化都为这种形式带来市场机会。而长线策略型的住宅租赁服务会更加注重人的居住体验和社区邻里关系。由于人有了更自由的选择权搬去更好的住区,所以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关系,促进更好的这类型住区的环境建造和社区营造。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业园区将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困境,请您谈谈这次项目后,你对此类空间改造的经验。

全国的违建管理越来越严格。这个项目所处的改造时期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比如增建面积相比现在宽松很多。现在改造项目遇到的尴尬在于政策跟不上需求。一些非政府主导项目的改造,没有任何条文法规去明确可以增建多少面积作为公共功能。这就无法给予设计有足够大的自由度去调整原有工业园的格局和尺度,也没有办法像全至科技创新园那样创造出诸如生活美学馆和种植体验馆的具有特色的小建筑。

如果谈及改造的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开始前,需要细致梳理基地周边的城市文脉,涉及到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与分布、历史文脉的演变、场地的特点和周边人的生活方式与空间模式等。在分析调研后,需要策划好功能定位,因为有时候甲方给予的条件并不一定客观和准确。我们做过另外一个小型改造项目,开始甲方定位是智能制造产业。而当我们分析调研周边后,发现项目周边有丰富的体制内教育资源。于是我们认为项目在未来会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进驻。我们修改了整个功能定位,设计着重考虑这些教育机构的引入需要怎样的公共服务空间和使用空间。

第二,人文精神和社区营造是后工业时代产业园的核心价值。产业升级意味着更多的高端人才的引进。配套设施不仅要满足生活方便的基本需求,更需要人性化的考虑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时,分享交流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社区营造促使人与人更多的连接和资源共享最大化。最后,改造项目不同于新建项目。改造项目有许多限制条件。比如原有建筑的质量问题、原有建筑的图纸与实际现场不符以及如何处理新旧之间的对话等。所以,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建造的容差和改造设计的材料运用。如何对待原有建筑还涉及到历史文化和社会人文层面上的思考。

点赞
收藏
17条评论 每日参与评论即可获取 +10M币哦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mt_1725760 · 2020/09/21
创艺空间表现|专业制作·室内外装修效果图施工图,家装全景300一张起步;工装全景400一张起步,专业绘图团队,价格低,效率高,服务好,出图快,有需要***备用详聊。咨询问价都可以找我哦,vx:①⑧②⑨⑦⑨0⑦⑨⑨④
#1
相关文章
文章数量:553 粉丝:1367
关注TA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您还不是会员

开通会员

一键下载本文章内所有高清图片

取消
消耗299 M币免费兑换
立即开通
每日签到 点击查看规则
确定